科学研究

我院硕士研究生董妍汝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高水平论文

来源: 日期:2019-10-08 20:18 【字体:

近日,湿地生态与环境课题组2017级硕士研究生董妍汝在大沽河支流溶解性有机质来源、结构及生态指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Sourc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indic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extracted from sediments in the primary tributaries of the Dagu River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上,该期刊影响因子为4.49。我校为第一作者单位,董妍汝硕士为第一作者,我校郗敏教授和张俊龙老师为通讯联系人。该研究得到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大沽河不同类型子流域DOM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其来源的影响,不同来源的DOM具有不同的含量、结构特征以及分子量等级等,并且DOM的结构特征通过螯合、吸附等过程对评估流域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随着大沽河流域近年来水利工程开发建设、农业活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表径流等因素会导致陆源对沉积物DOM的相对贡献率以及DOM的结构组分不同,故大沽河流域的陆源DOM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识别大沽河流域陆源对DOM的相对贡献以及进一步分析各子流域DOM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指示作用成为滨海小流域碳循环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在该工作中,董妍汝硕士及其他作者在大沽河子流域首次开展陆源DOM定量识别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对大沽河子流域周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及沉积物中δ13CC/N的测定建立同位素模型分析DOM主要陆源贡献率;同时分析不同子流域的DOM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流域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指示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DOM在大沽河典型子流域沉积物中的分布、来源、结构特征及生态指示等内容,为进一步揭示有机碳在大沽河流域的环境行为提供基础资料,为该区域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保护大沽河流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