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鞠洪润副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SSCI期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SSCI Q1,IF=9.8)发表题为“Inter-provincial flow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footprint in China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的研究论文。青岛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鞠洪润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海洋大学张生瑞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1311,420012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2YJCZH071,20YJC630212)等项目的资助,2024年下半年该文入选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ESI Highly Cited Paper)。
该研究针对农业虚拟碳空间流动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提出农业碳减排政策建议。论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和地理探测器对2015年中国农业碳足迹及其强度的空间格局、省际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宏观尺度上来看中国农业碳足迹北部较高,中部较低。其中,在山东省存在杰文斯悖论现象,即山东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低,但农业碳足迹总量较高,说明农业效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碳排放总量的减少。值得注意的是,39.39%的中国农业虚拟碳参与了区域转移,农业虚拟碳主要从北部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另外,社会经济和农业因素对农业碳足迹的分布及其区域间转移具有重要影响:GDP、人口、产业结构和教育支出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虚拟碳流入的影响显著,土地利用和粮食产量相关农业因素对农业虚拟碳流出的影响显著。基于农业碳足迹及其流动规模进行的区域类型划分有利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中国农业碳减排建议。

Ju, H., Zeng, G., & Zhang, S. (2024). Inter-provincial flow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footprint in China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105: 10741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iar.2024.10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