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临沭开展畜牧业对环境影响调研

来源:环境学院 日期:2017-09-11 15:29 【字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临沭开展畜牧业对环境影响调研

(摘自《青岛大学报》2017年9月1日第3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如果河流被污染了,不光会对周遭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更会使水资源质量下降。

7月25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调研小组开展了以畜牧业对环境影响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在姜志翔老师的带领下,2016级学生王姝心、常乐、公丽、王晶、牛军浩和贾培寅组成的调研小组赶赴临沭。

为了更好地完成调研活动,在活动开展前一周内,我们“临沭行”队员经过详细的计划与明确的分工,就畜禽养殖粪污和死畜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资料的系统搜集与整理,并预期了养殖户可能采取的措施,尽可能深入钻研我们的课题,争取有最大的收获。

7月26日一大清早,烈日酷暑,我们带着精心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开始了涝枝新村的走访之旅。在村支部书记详细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之后,我们对该村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该村约有2500人,养殖规模达四五十头的有20户,多于一百头的有4户。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多,这些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下近十米的水已不能饮用,当地村民只能饮用从180米深处打上来的自来水,而每日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就顺着河流进入饮用水源的水库。

到达村委会后,我们在交谈中又了解到一些该村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人畜混住现象严重,居住环境恶化,邻里矛盾激化;土地调整困难,养殖场不能整体规划,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引进先进技术所需投资过高,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接下来,我们走访了几家养猪、养牛场。一路上,随处可见的臭水沟触目惊心,猪粪便就被随意地堆放在村民家门口。书记指着河沟说:“现在你们见到的情况还算好的,因为前几天刚下过雨,之前这些水沟基本都是酱油色,还散发着恶臭。”村里的环保工作真是刻不容缓,无法想象在这个村里长久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接下来,我们结合调查问卷,开始走家串户了解了村民的养猪方式和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我们发现,他们对于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了解并不多,污水直接排入河里,粪污晾干后用于施肥或通入化粪池,沼气池也只因政府扶持才建造。在死畜处理方面的措施更是没有,病死的猪小的就埋了,大的就卖了赚钱。

当我们问到畜牧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时,63岁的张爷爷回答:“我养猪污染不大啊,挺干净的……”他边说边把自己不满一岁的孙子抱了起来。我们问:“您的孙子那么小,您不想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吗?小河就在家门口却只能躲得远远的?”他回答,河水变脏变臭,不只是他们家养猪的责任,其他家也在排污。另一位阿姨说:“没觉得有什么影响,都习惯了!”这些回答基本代表了村民的想法。

听到这些回答,我们终于明白了之前村支书跟我们讲污染治理的时候为什么那么无奈——只靠政府是不够的,只靠钱也是无能为力的,老百姓的生态养殖观念的树立,很重要。但村民们也表示,在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还是愿意去应用先进技术的。

几年后,该村村民要集体搬入新建的社区,猪舍也会进行重新规划和建造,相信涝枝新村会沿着生态养殖的道路良性发展下去。

27号,我们走访了前岭村。这个村很有特点,村里只有90多户人,可养猪的却不少,且以散养为主,养猪产生的污染更是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询问了当地村民。

队员:您觉得自己周边的环境污染严重吗?想改变吗?

村民甲:环境可好啦,污水直接顺着河沟排到河里啦。

村民乙:环境真是不好,这河沟里水都臭啦。(边说边无奈地皱了皱眉)这事儿还得政府办啊。

走访发现,这里的养殖场情况与涝枝新村有很多相同之处,不同的是,因为没有政府的补助,大部分农户并不愿意自己出钱建造沼气池。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脱离了课本上有限的内容,真正行走在被畜牧业污染的乡村大地,了解了一些农村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情况,亲眼目睹了曾经的青山绿水被污染后的触目惊心。

我们深刻体会到:畜牧业发展最终要走循环生态养殖这条路才能持久,而这条道路上有那么多阻碍使环保事业发展缓慢。原来环保不仅仅是单纯运用技术这么简单,人们的环保意识要先行,这需要政府做很多工作,去脚踏实地一步步推进和落实。

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这些现状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掌握先进技术,为美丽中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 王姝心 常乐 公丽 王晶 牛军浩 贾培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