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

来源:王筱彤 日期:2024-10-09 10:05 【字体:

近日,我院2020级本科生代美英同学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Response of soil water, salt, carbon and bacteria community to terrain and plant in coastal salt marsh”在SCI期刊《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JCR Q1区)发表,学院郗敏教授和王筱彤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此项研究成果系代美英同学本科期间在我院郗敏老师指导下完成。得益于学院近年来推进实施的“本科生学业导师”计划,该生于大一年级便进入本科生学业导师郗敏教授的课题组跟随研究生开展科研实验,在阅读文献,学习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科研道路上,得到了较为系统的锻炼。借助于本科阶段扎实的科研训练,代美英同学的毕业论文获评“青岛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后成功保送至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我院始终高度重视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引导本科生参加学术研究,培养了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提高了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的热情,不仅有科研成果产出,也推进了创新型本科人才建设发展。

滨海盐沼是沿海“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高的碳固存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地势和植物在影响盐沼土壤中水、盐、碳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胶州湾滨海盐沼不同地势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此外还对土壤碳组分含量、溶解性有机质(DOM)和微生物群落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可以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含量,导致不同地势下根际土壤的SOC含量无显著差异。高地势土壤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植物通过根际效应显著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地势通过影响土壤DOM组分和微生物多样性对SOC产生间接作用,并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SWC)、电导率和DOC对SIC产生间接影响。而植物也直接或间接影响SOC含量,并通过改变SWC间接影响SIC含量。该项研究可为全面理解滨海盐沼碳固存和揭示滨海盐沼碳汇的潜在机制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