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 佘希林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各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同学:
大家好!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较早建立的环境类本科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包括省级重点学科、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等高层次平台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有机衔接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数千名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在祖国的青山绿水间留下了多彩的一笔。浮山脚下,黄海之滨,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美丽的山海之间等着你。
学院简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青岛大学环境科学系,始建于1986年,是我国较早设立环境类学科的院校之一,于2015年12月独立建院。2019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结合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要求,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在原有的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深厚基础上,进行理工有机融合,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学院现设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和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环境材料4个教学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共享环境功能材料、环境生态系统及其复杂性、环境卫生三个专业方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青岛大学博士点培育工程重点学科,2019年以来连续4年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位列79名(2022),2021年以来连续2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全球301-400名(2022)。2021年以来,环境与生态学学科连续2年进入ESI全球前1%。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27所上榜高校第13。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设有“青岛市碳中和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大学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研究中心”、“环境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联合研究中心”、“生态环境规划与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共建)等科研平台,还建有青岛大学玄武岩纤维生态应用研究院。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70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部委重点项目100余项。在环境及相关领域包括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近60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首位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莱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诚通生态有限公司、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环国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办事处、青岛绿洁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青岛天慧永泰环卫有限公司、青岛华世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村河水质净化厂、青岛热电厂等建有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重视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本硕一体化培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级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近两年,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三等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3项,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首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项,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1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乡村环境与能源应用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首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多年来,学生继续深造率和就业率一直稳居学校前列。其中,2022届本科生继续深造率为54.7%,其中70.3%的学生考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大学。
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前身环境科学专业始建于1986年、环境工程专业设立于1994年,2019年整合原有的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专业,有机融合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理工交叉的深厚基础,结合现有资源,凝练环境大数据、环境新能源、环境规划与管理、湿地生态的特色优势,培养从事环境研究的创新型拔尖人才。课程设置重点突出特色优势,培养“一专多能型”高素质人才,体现专业方向设置的前瞻性、先进性。
专业定位
依托青岛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对环境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立足青岛、辐射山东、面向全国、对接全球,针对环境、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社会问题,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优势明显、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通过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目标,培养掌握扎实的环境理论基础,具备污染控制与环境工程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培养体系
严格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兼顾,包括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紧密结合,将创新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通过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实验课程、专业实习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
全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名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在学业规划、专业学习、创新创业、深造就业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
培养特色
将传统以“教”为主的培养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和现代社会美德。每四年进行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使之更符合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要求,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型”高素质人才。结合“新工科”建设发展,学院将建设环境大数据、低碳环保技术、海洋资源应用等特色方向。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工76人,其中63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61人,占96.8%,其中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5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优青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项。教授22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合作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先后入选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人才工程28人次,青年卓越人才计划14人次。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比赛获奖1人。
刘嘉麒,地质环境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新疆跨越式发展、浙江沿海新区开发、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高级咨询专家。2021年正式受聘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
王广才,水文地质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刊物《Ground Water》副主编,国内刊物《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地质与勘探》编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下流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同位素水文学与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污染评价理论和方法、地下水与地震、放射性环境地质、活断层地球化学探测的理论和方法等。
杨东江教授 博士生导师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杰青,青岛大学一层次特聘教授,环境功能材料研究所负责人。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聘为副校长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担任多个SCI期刊的编辑。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40余篇,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文章,他引超过10000次,h因子为58。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1项。
邱艳玲教授 博士生导师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工作4年, 2008-2016年在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工作,2016年转入青岛大学。在Appl Environ Microbiol等微生物和环保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计划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
赵宗山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毒理学会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4)。现已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论文他引200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等在内的10余项科研项目。
唐华教授 博士生导师
泰山学者青年特聘专家,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共15项,担任多个SCI期刊的特约审稿人。发表SCI论文123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超过20篇,1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引用达到4153次,h因子为39。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8项。
李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曾任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为山东省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环境科学专业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兼任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知联会常务理事、青岛市知联会副会长,青岛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风险应急专家等。
于德爽教授 博士生导师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承担研究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研究,以及多项横向课题研究项目。在高盐度废水、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承担了十几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发表论文及获奖: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SCI论文20余篇,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省部级奖项2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
李津教授 研究生导师
青岛大学二层次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环境工程系主任。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完成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并自主完成了高效膜混凝反应器的设计与研发。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药剂方面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担任SCI期刊Archaea编辑,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等SCI刊物的审稿人。兼任青岛市环境工程评估专家、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特别顾问。
修宗明教授 研究生导师
环境科学博士,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大学三层次特聘教授,美国莱斯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市发展国际城市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攻石油烃和有机氯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环境纳米技术,是美国化学会、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员,曾担任第243届美国化学会年会-能源与环境分论坛主席。历任莱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美国路博润公司研究员、索尔维集团高级研究员。莱斯大学及工作期间在环境类期刊ES&T及Nano Letter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43篇,论文总引用3875次。申请国内外专利9项,其中PCT国际专利1项。